新闻动态

NEWS CENTER

管桩与灌注桩的区别

钻孔后预埋灌、溢浆管,浇好桩身混凝土后把水泥浆液直接注入桩底土体中,浆液与桩底沉渣、桩底周围土体混合凝固成高强度的“混合体”,即所谓的开式灌浆


管桩大体可分为4种: 

1.钻孔后预埋灌、溢浆管,浇好桩身混凝土后把水泥浆液直接注入桩底土体中,浆液与桩底沉渣、桩底周围土体混合凝固成高强度的“混合体”,即所谓的开式灌浆。 

2.钻孔、预埋管、浇筑桩身后把水泥浆注入桩底预制的弹性良好的腔体内,随着灌浆压力和浆量的增加,弹性腔体逐渐膨胀、扩张,在桩底下土层中形成高强度的“结合体”,即所谓的闭式灌浆。 

3.人工挖孔后预埋导管,浇好桩身混凝土后,用钻机沿导管钻入桩端土随后灌浆,此法在管桩基有缺陷需进行处理时也适用。 

4.钻孔后立即灌浆并振捣,最后浇筑桩身混凝土。

灌注桩的优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: 

1、继承了普通灌注桩的所有优点,比如适用各种地质条件、无振害、无噪声等等。

2、创造性地提出并实现了桩底压力灌浆的施工工艺,使得单桩承载力与相同直径和长度的普通灌注桩相比,提高幅度至少在20%以上,甚至超过100%。因此大大缩短了桩的设计长度,降低了施工费用,经济效益十分明显。

3、沉降量大大减少,适用于上部结构对沉降比较敏感的工业建筑和机械设备基础等。

4、桩侧压力灌浆既使桩侧的泥皮与土进行了混合与挤密处理,又使土体与桩身混凝土联结成整体,浆液硬化后的结石还会在桩侧形成楔体。

推荐资讯

桩应有相适应的桩帽和送桩帽,桩帽或送桩帽与桩周围的间隙应为10-20MM; 桩帽、桩身和送桩的中心线应重合,垂直度偏差不得超过0.5%;送桩留下的桩孔,应立即用碎石或道渣回填密实


压桩应有相适应的桩帽和送桩帽,桩帽或送桩帽与桩周围的间隙应为10-20MM; 桩帽、桩身和送桩的中心线应重合,垂直度偏差不得超过0.5%;送桩留下的桩孔,应立即用碎石或道渣回填密实。


管桩顶部的填芯混凝土应灌注饱满。灌注深度不得小于2d,且不得少于1.0m管桩外径,填芯混凝土强度等级比承台提高一级,且不得低于C30。


钻孔后预埋灌、溢浆管,浇好桩身混凝土后把水泥浆液直接注入桩底土体中,浆液与桩底沉渣、桩底周围土体混合凝固成高强度的“混合体”,即所谓的开式灌浆


压桩压力表读数值或标高不到设计要求,则两者不能同时满足设计首先应满足沉管压力值。 桩身断裂、桩顶破碎、桩身倾斜,压力入土的速度均匀,桩强度与龄期双控制。注意压管桩机的工作情况与稳定性,桩中心与设备连接铁件应一致


应力高强混凝土管桩(代号PHC)、预应力混凝土管桩(代号PC).适用于工业与民用建筑的基础。铁路、公路与桥梁、港口、水利、市政等工程的基础设许也可使用